勒尤,布依语,翻译为汉语是“邀朋友”的意思,是布依族男女传情达意的一种传统乐器,广泛流传于布依族聚居地。在布依族村寨,勒尤声声,萦绕在山水之间,曲调悠扬婉转,仿佛天籁之音,为布依儿女传情达意搭建起“连心桥”。
据布依族民间传说,勒尤产生于散曲发达的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勒尤声调音色明亮清脆、缠绵悱恻,是表达思念和情感的曲调,布依族男子常用它来表达与情人的相识、询问、爱慕、惜别、思念、失恋、猜疑等内心情感,常演奏的曲目有《邀约调》《想妹调》等。
“我们布依族习惯吹勒尤约妹,阿妹听到勒尤声后就会出来约会,通过接触一段时间以后,就结婚成家生儿育女。”贞丰县鲁贡镇坡稿村村民黄兴兵说。
勒尤主要用于独奏,也可与唢呐、箫等乐器合奏,因其作为伴奏而命名的歌种,称为勒尤调。勒尤吹奏主要采用自然唤气法和循环唤气法,运用指法技巧,可发出颤音、奇音、筒音、历音和巴音等,一管多音,音域宽广,旋律平稳,曲调悠扬婉转,浪漫豪放,加之虫哨双簧共振的音效,使得勒尤音色更为独特。
勒尤的制作,主要靠布依族长期的审美经验,共鸣筒用竹子削制而成,是勒尤的扩音部分,采用煮熟烘烤的泡桐木雕刻成杆,哨嘴则采用野蚕茧制作。
“勒尤有几个调子,有喊妹调等,小妹妹听见勒尤声就会过来,我从18岁就开始吹勒尤,到现在已经吹了50多年了。”布依族勒尤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建立说。
勒尤承载着布依族人民在历史变迁中对自然的亲近,对生活的追求等情感元素和生存态度,同时也传达着布依族人民对情感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让人获得一种穿越时空、超越族别的审美体验,对民族史学、民俗学、文艺学、美学等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年,布依族勒尤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对勒尤技艺非常关心和重视,我作为勒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就要把年轻人和子子孙孙教会,一代又一代的继续传承下去。”王建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