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仁:镇宁扁担山乡布依族“铜鼓十二调”传承人

贵州文化网
2018-05-06
来源:中国布依网

王芳仁:镇宁扁担山乡布依族“铜鼓十二调”传承人.jpg

王芳仁,男,布依族,1930年10月出生在镇宁扁担山乡革老坟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小学文化程度,至今仍以务农为生,主要传承了布依族铜鼓十二调的敲击演奏技艺。主要代表作有布依族铜鼓的祭祀调、喜庆调、祭鼓调、散花调、三六九调等鼓调。

布依族鼓调源于古代,流行于布依族地区,脉传谱系十分复杂,因布依族没有文字,均系口传,时至今日,60至70岁的老人也仅知是他的上辈传下的,因此,没有留下传承的谱系。但有一点线索很清楚,布依族铜鼓调的传承体系是:由上辈传下辈,父亲传与儿子,并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布依族铜鼓十二调在布依族隆重祭祀、婚庆、节日等重大活动中敲击。鼓调表现了布依族人民热爱生活、自然而古朴的精神文化生活状态,是布依族人民古老而悠久的民间音乐。

扁担山乡铜鼓十二调的传承人主要是王芳仁,王芳仁敲击铜鼓调式是祖上传下来的,现仍然在教当地群众敲击铜鼓。他1935年(5岁)时就跟随父亲王兰友到办事的人家学习敲击铜鼓。王芳仁说:“有一次,我跟随阿爹到道场敲鼓时,当布依‘摩老’唱诵经文至伤心动情时,在场的人流泪,父亲也跟随办斋的‘摩师’伤心动情地击铜鼓。连我也跟着大家哭。于是我问父亲:‘阿爹你是敲什么调调?为什么大家听了都哭得这样伤心?’父亲说:‘儿啊,这是我们布依族死人后为亡灵超度时敲击的祭祀调,你懂什么还不快去睡觉’,但是我赖着不走,非要阿爹教我敲,阿爹无奈只好耐着性子把祭祀调的鼓调一点一点地教给我。”他又说:“当年我跟父亲学习的时候,父亲要求我一句一句地背下来,然后一句一句地教我敲击,每天一个调子还要复习十遍。”1945年至1965年,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练习敲击铜鼓。1970年40岁时击鼓技艺已十分娴熟。

王芳仁熟练掌握各种调式,其敲击的铜鼓具有布依族鼓调的节奏明快感,铿锵有力、古朴悠远,其击鼓姿势优美,表情激昂而生动,声情并茂、含义深刻、感召力强,具有浓厚的地方布依族音乐文化色彩;具有布依族古代音乐和民俗形成的艺术特征。

1978年革老坟村在编排《布依族铜鼓唢呐舞》时,很多年轻人抢着要跟他学习敲铜鼓,他说:“学敲铜鼓也可以,但我们布依族有祖传的规矩,‘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乱传是不行的!”他选择了同支系的两个小伙王科、王芳标,并举行了拜师和拜鼓仪式。传授技艺时他采取了言传身教的方式,他对两个弟子说:“我的教法很简单,我念一句你们就跟着唱一句,布依族铜鼓调‘召、召君召、卦及召、成及左将召、成及召将左……’直到你们背熟为止。然后,我才教你们敲铜鼓。”经过王芳仁的细心教导,两弟子现在都可以自己敲铜鼓,并能登台表演。

王芳仁多次参加省、市、县及当地周边地区重大活动演出,多次受到群众好评,1993年至1998年出席安顺地区调演两次,参加地区在普定举办的少数民族运动会,到县城演出并获奖旗4面。1999年至2004年应邀参加省体育馆举办的“7·28”活动、“8·28”省民族民间文艺调演活动、“5·28”旅游风情节活动,还参加了《徐霞客》电影拍摄现场表演。在这期间泰国、台湾、新加坡三立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第二频道、中国少儿制片厂、贵州省电视台等到镇宁自治县扁担山乡革老坟村以铜鼓为专题进行交流和采访并录制节目。同时,应邀到六枝特区坝湾、陇脚乡当场表演,获省、市(地)级、县级、泰国、新加坡、台湾等地的奖励。


阅读827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