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惠水:百年布依族古居“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佚名
2018-07-05
来源:中国布依网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2).jpg

贵州黔南惠水县好花红乡辉岩村是布依族聚居的村寨,是布依族经典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好花红》传唱于清朝末期,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布依族是贵州的土 著民族,是古代濮越人的后裔,也是古夜郎国的主体民族之一。好花红乡辉岩村的王姓四合院按照布依族地方传统习俗设置的“堂屋”,具有较为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堂屋”是布依族家中红白喜事举行仪式、节日进行祭祀的地方。其神龛上方张贴神榜,供奉有天、地、君、亲、师及其它先哲,体现着布依族先民信奉及追求 天、地、人、神的统一与和谐,记录着布依民族的沧桑与变化,是布依族历史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2006年11月19日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十八次常务副会 长会议讨论,决定命名惠水县好花红乡辉岩村王姓四合院为“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3).jpg

房屋二楼正中为“堂屋”。至后柱落檐处装饰平板设“神龛”,汉族叫做“香火”。作为供奉祖先之用。神龛上方张贴神榜,除祖先神位之外还供奉其他先哲。如孔 子、神农、杜康、财神、土地等神位。神龛下方摆八仙桌、条凳、范鼎、铜鼓、斗枋等。布依族视祖先为至高之神,遇节日做祭祀之用,是家中红白喜事举行仪式的 地方,例如老人去世,不设灵堂在堂屋将亡人入殓,是停放灵柩、举行祭奠悼念的场所。这时要挂上一幅长3.3米,宽3.3米用布绘制成的布依语称为“扁 蛮”,汉语叫“灵堂画”完全把神龛遮住。如果不遮住神龛,屋中停有灵柩,就是对祖先神灵的的不尊重,会给后人带来不吉利。挂灵堂画还有第二屋意思,这幅画 象征着亡者的仙镜极乐世界及后人对亡者悼念情景。一切对亡人祭奠的活动由“布摩”安排操作。如开路、入殓,布依语叫“拜亡”,都用本民族语叙述。族中人前 来要举行告别仪式,布依语叫“让解”,首先由女儿女婿前来祭奠,然后到“放客”那天,各种亲友才来祭奠。设灵堂者,是受汉文化渗透,请道士先生做道场、念 经、开路等。布依族的婚俗、习规、迎亲、拜堂等都要在这里隆重举行,堂屋也是尊贵客人光临时的宴会厅。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5).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是一座具有200年历史的二层楼三合院12间房间,共计488平方米,房子的第一层主要是立柱建筑,不是吊脚楼,又恰似吊脚楼,从房 屋构造可见房主家产殷实,受汉风影响,两种建筑风格在历史的推进中互相影响着。从天井正中建筑的石梯已被侵蚀,同时可见些许苔藓,无不渗透着时光的痕迹。 顺着16级石条踏步上二楼,一米多宽的走廊可供客人在此眺望远景。整座堂屋,显得雄浑而古典。在堂屋内的展品集中展示布依传统建筑、饮食、农耕、织染、民 间工艺等古老文化,主要从全县25个乡镇征集而来,目前已征集到90%的展品,其中年代最久远的为清代物品。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9).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是一座具有200年历史的二层楼三合院12间房间,共计488平方米,房子的第一层主要是立柱建筑,不是吊脚楼,又恰似吊脚楼,从房 屋构造可见房主家产殷实,受汉风影响,两种建筑风格在历史的推进中互相影响着。从天井正中建筑的石梯已被侵蚀,同时可见些许苔藓,无不渗透着时光的痕迹。 顺着16级石条踏步上二楼,一米多宽的走廊可供客人在此眺望远景。整座堂屋,显得雄浑而古典。在堂屋内的展品集中展示布依传统建筑、饮食、农耕、织染、民 间工艺等古老文化,主要从全县25个乡镇征集而来,目前已征集到90%的展品,其中年代最久远的为清代物品。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7).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11).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10).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6).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4).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25).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12).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21).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24).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22).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23).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20).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17).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19).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18).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15).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16).jpg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14).jpg


阅读1705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