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刚:中国作家都匀第一人

文隽永
2018-07-15
来源:中国布依网

杨启刚:中国作家都匀第一人 (1).JPG

现供职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委宣传部的布依族作家杨启刚,作为一名业余作家,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学创作,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和一腔热情,都倾注在了文学这个寂寞而孤独的事业之上,文学创作成绩和文学组织工作十分突出。


  • 创作成果丰硕

杨启刚先后供职于都匀市小围寨镇文化站、《都匀晚报》社副刊部、都匀市人民政府创建办公室、都匀市委组织部远程教育办公室、都匀市文联、都匀市新闻中心。早在1996年时,《夜郎文学》杂志1996年第1期就专门用13个页码的篇幅推出了“布依族青年作家杨启刚作品小辑”,发表他的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以及个人简介。近十年来,他在《诗刊》《星星诗刊》《中国诗人》《诗潮》《诗选刊》《民族文学》《山花》《散文世界》《文艺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民族报》《中国青年报》等数十种全国各地的报刊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总计200余万字。作品被《文艺报》《文学报》《作家报》《今日文坛》《散文选刊》《作家文摘》《中外期刊文萃》《读者》《南方周末》等多家报刊评论转载和被收入《1949——1999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2011年度选》《〈民族文学〉30周年精品选》《中国散文诗百年经典(1918—2017)》《中国第四代诗人抒情诗选》《2015中国年度作品·散文诗》《2015中国诗歌选》《2015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2016中国年度作品·散文诗》《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6卷》《2017天天诗历》《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中国当代汉诗年鉴》《中国朦胧诗纯情诗多解辞典》《21世纪中国诗人大辞典》《中外华文散文诗作家大辞典》《中国散文大系》《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中国当代散文精选》《中国西部散文精选》《音乐这扇门——中国近现代名家音乐散文集》《〈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获奖作品集》《美丽中国佳作100篇》《纪念建党90周年贵州文学精品集》《新世纪贵州作家作品精选》《20世纪贵州诗歌史》《黔之赞——全国美文征文大赛集》等60余种文学选本和辞典。

杨启刚公开出版有诗集《遥望家园》(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散文集《一城灯火》(作家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文学评论集《文学新浪潮》(作家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诗集《打马跑过高原》(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散文诗集《低吟或晚唱》(河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评论集《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抒情》(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6部个人专著和一部合著诗集《在时间之水中漂流》(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并被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收藏。其中,评论集《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抒情》还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14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理论评论专项”扶持项目,这是该项目实施以来贵州省第一部获得“理论评论专项”扶持的文学评论专著;散文诗集《低吟或晚唱》2015年荣登由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组织中国散文诗界专家学者主办评选的“2014年中国散文诗排行榜”;诗集《打马跑过高原》2015年荣获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办的贵州省最高级别的专业诗歌奖“贵州省第二届尹珍诗歌奖”创作奖。他的6部个人专著公开出版发行后,填补了都匀市自建国以来从未有诗集、散文集和文学评论集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空白。以其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引起文坛关注,《文艺报》《作家报》《民族文学》《中国文学》《今日文坛》等多家报刊热评如潮。

杨启刚:中国作家都匀第一人 (4).JPG

《文艺报》评论杨启刚的诗集《遥望家园》为:“诗歌语言质朴自然,至言不饰,实而不华。当一个诗歌时代受到社会的冷落时,留给诗人的选择只有沉沦或超越。一位真正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诗人对超越性的孜孜追求肯定是执着虔诚的,他用肩负苦难的十字架将自己的所闻所见,所历所感,发于情而形于诗。他赋予诗歌写作以生命超越的意义苦苦前行。”

《作家报》和《民族文学》杂志评论散文集《一城灯火》为:“杨启刚就是这样,他不仅善于捕捉事物的审美特征,风貌,还写出了其魂魄。他的散文是潇洒的诗性的美文,是如月如水的澄明亮丽的艺术天地。在他的笔下也不乏历史的理性的思考,许多篇章浸透着深邃的哲理。他的散文的主要特点是:有真情、有诗意、有内涵,是真情和诗意与内涵的交融。”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主编的目前国内唯一一本文学现状的宏观考察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文情报告(2009—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一书中,也对散文集《一城灯火》中收录的两篇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文中说:“布依族作家杨启刚的《生命的内涵》,写了一个叫妮子的女性朋友,‘面对生命的创口,我们是有理由继续微笑着面对生活呢,还是在生命的苦难面前向岁月和世俗投降’;《茶一样的女子》写得非常纯净,女子如茶,茶如女子,语言干净,从中可见少数民族文学提升到了一种新的高度。”

《中国文学》杂志评论评论集《文学新浪潮》为:“杨启刚本身是一位功力深厚的诗人、作家,所以他的文学批评与建立在比较严格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基础上的文学评论不同。他更注重活灵活现的具体创作,在对具体创作的剖析中寻觅理论的光亮。他是既写作品又写评论的人,表现是体验型、直觉型、情感型的文学评论。这种批评是有的放矢、‘啖啖到肉’的批评,对于作者来说是相当实际的理论指导。作者从事文学创作多年,涉猎面又相当广泛,因此他善于运用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感觉、艺术体验和艺术思考,在批评中注入强烈的感情色彩。其语言畅达,理性的沉思与艺术情感相交融,读来轻松而又耐人思考。”

当代中国散文诗界领军人物和精神导师,著名散文诗人耿林莽评论散文诗集《低吟或晚唱》:“杨启刚的写作是严肃的。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色彩,艺术个性也已经形成。这本散文诗集《低吟或晚唱》,或许也可为这一趋向繁荣的景象提供例证之一吧。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色彩,艺术个性也已经形成。”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浙江省作家协会原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诗人黄亚洲也评论道:“在诗人杨启刚眼里,他的故乡就是一种散文诗形态。在他的散文诗里,黔南散发着泥土气息。其实这不是土地的气息,这是诗人的气息。在我看来,这是作品最可宝贵的地方。”

对于杨启刚的诗歌,河北廊坊师范学院教授、著名诗歌评论家苗雨时评论道:“在语言表现上,杨启刚追求自然、质朴、直接、淡雅,致力于意象的鲜活呈现,在灵动跳荡的思致中,以简洁而真实的语句,直抵生命的本质,从而由人性深处迸射出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文学博士,著名评论家刘大先评论道:“杨启刚的诗歌以鲜明的南高原乡土美学风格著称。但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有着入世情怀诗人的悲悯与责任。他娴熟地将抒情与叙述、写意与刻绘、讴歌与酬唱融汇起来,在更为自由而又开阔的文本中抒写所见所闻、所行所感。”

此外,杨启刚还著有诗集《落日越过群山》、小说集《爱情版本》、报告文学集《璀璨人生》、散文集《黑白电影》和《北戴河畔作家楼——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休假手记》5部个人专著。

杨启刚:中国作家都匀第一人 (5).jpg

  • 荣誉获奖众多

1995年1月,杨启刚以其质高量多的作品加入贵州省作家协会,成为当时黔南州最年轻的作家;1997年4月,加入中国诗歌学会;2006年9月,加入中国散文学会;2006年10月,加入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2007年8月,杨启刚被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批准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填补了黔南州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州长期以来在中国作家协会没有黔南少数民族会员的空白,成为黔南州第一位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少数民族作家;同时,也成为黔南州第一位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青年作家(之前仅有原黔南州文联主席罗文亮和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定分院高级讲师黄鹏先两位黔南老作家分别于2000年和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3年11月,杨启刚在都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都匀市作家协会主席;2007年3月,在黔南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黔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2010年12月,在都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都匀市文联第四届副主席(兼任秘书长),在都匀市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新一届都匀市作家协会主席;2011年9月,在贵州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2012年12月,在黔南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黔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2014年12月,在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三届理事;2015年1月,当选为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2016年1月,在都匀市作家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新一届都匀市作家协会主席。

近10年来,杨启刚还先后获得各种荣誉:2007年10月,被湖南《散文诗》杂志社评为“全国十佳散文诗人提名奖”;2008年11月,被贵州省写作学会评为贵州省写作学会成立25周年“贵州省中青年10佳著作人”;2008年12月,被贵州省作家协会和《当代贵州》杂志社共同评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贵州十大影响力提名诗人”;2009年3月,被中共黔南州委、黔南州人民政府授予“黔南州优秀科教人才奖”;2011年3月,被中共都匀市委、都匀市人民政府授予“都匀市政府特殊津贴奖”;2012年12月,被黔南州文联授予“黔南州文联系统2007—2012年度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13年12月,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首届“全国‘书香之家’”。

仅是2017年一年,杨启刚的作品就先后荣获中国上海“华亭诗歌奖” “‘柳街·微田园’中国田园微信诗大赛”二等奖、“第二届‘科学精神与中国精神’诗歌大赛”三等奖、“江南美食文化”征文大赛三等奖等多种奖项;并被中国国内最大诗歌网中诗网聘为中诗网第二届(2017—2018)签约作家,期限两年。

杨启刚创作的一批作品还作为大型活动的朗诵节目,现场朗诵和播出:其中,2008年4月,长诗《雪凝·血热》在湖南卫视“大雪有痕——全国真情征文音乐朗诵会暨颁奖盛典晚会”公共频道播出;2008年5月,长诗《警灯照亮城市》在黔南州公安系统“抗冻救灾保民生总结表彰大会”上作为晚会节目现场直播,由主持人深情朗诵,隆重播出;2010 年3月,长诗《三月英魂》在由中共黔南州委、黔南州人民政府和黔南州慈善总会联合举行的“2010年‘抗旱魔、献爱心、保民生’抗旱救灾捐赠晚会”上由主持人深情朗诵;2013 年1月23日晚,应中共黔南州委宣传部邀请,专门为“‘黔南骄傲’2012年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创作的100余行的朗诵诗《你们是黔南的骄傲》作为颁奖典礼的四个文艺节目之一,在颁奖典礼上由四位主持人倾情朗诵。同时,黔南广播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2013 年9月30日,长诗《我们是骄傲的人民法官》在由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承办的主题为“喜迎国庆•法官礼赞”文艺汇演上作为主题诗朗诵。

2011年9月,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贵州举行。组委会举行了火炬传递仪式,从火炬传递的第一站遵义起,接下来的每一个站点,《黔中早报》和《黔中早报》官方网站贵网(www.qbnews.cn)全面联动,推出贵州“印象九城·城市代言榜”专栏,推出了全面反映每个城市的代言人和代言物,杨启刚作为都匀市城市候选代言人名列其中。

杨启刚:中国作家都匀第一人 (2).JPG

  • 创新活动载体

除了个人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学创作外,作为兼职都匀市作家协会主席和黔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杨启刚还义务担当起发现、挖掘和培养文学人才,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的责任,为培养文学人才做了大量的工作。培养和发掘了一批青年作者,推荐他们的作品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为他们的作品撰写评论在《文艺报》《作家报》《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等报刊发表,推荐他们加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散文诗学会、贵州省作家协会等文学创作团体,为推动、繁荣和发展当地文学事业作出了应尽的义务和积极的贡献。

2007年1月10日,杨启刚策划组稿在贵州《劳动时报》副刊第4版以整版隆重推出“都匀市文学作品专辑”,刊发都匀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专版,推出都匀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出生的老中青三代作家和诗人,充分地显现了都匀可观的创作阵容,这种形式的出现,对都匀的文学创作无疑具有很大的推动力。

2008年9月,策划创办黔南州首家作家协会网站“都匀作家网”开通,以“加强思想文化交流,促进都匀文学发展”作为办站宗旨,全力为都匀地区作家乃至黔南州内外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服务,挖掘、培养和推出文学新人,繁荣文学事业。

2008年12月,策划主编黔南州及都匀市第一部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文学作品集《山魂——贵州省都匀市文学作品选》,精选作品111篇共计27万字,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省内外有关媒体的关注,《文艺报》《文学报》《贵州日报》、中国作家网、新华网等进行了报道。并被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并发给入藏证书。

2009年8月,策划建立贵州省第一个市(县)级作家协会创作基地——都匀市作家协会创作基地在都匀学府书店隆重挂牌成立。

2009年8月,策划组稿在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国内权威诗歌杂志《诗刊》2009年第8期(下半月刊)以7个页码的篇幅隆重推出“群落展示·贵州都匀诗人诗歌作品小辑”,刊发都匀老中青三代6人诗人的作品及作者简介。这是贵州省近年来一座城市的诗人群体首次被《诗刊》重点推出。

2009年10月,策划主编贵州省第一部公开出版的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诗集《在时间之水中漂流——贵州都匀六人诗选》,精选都匀老中青三代6诗人的99首作品,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作家报》《中国民族报》、新华网、人民网等进行了报道。并被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并发给入藏证书。

2010年1月,策划创办并主编《都匀作家简讯》,报送中国作家协会、贵州省文联、贵州省作家协会、黔南州文联等相关部门和对外交流,七年来,共编辑150期共750条信息,这些信息先后有100多条被中国作家网、贵州省文联工作月刊《贵州文艺界》《贵州文联简报》以及贵州省作家协会工作季刊《作家通讯》等报刊、网站采用和转载。对宣传都匀、宣传黔南的文学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1年1月, 在都匀市奉合水族乡中心学校建立贵州省第一个“水族文学创作基地”;创作基地的建立,引起了省内外有关媒体的关注;中国作家网、新华网、中国网、《贵州日报》等媒体纷纷对创作基地进行了报道。

2012年1月,策划创刊并主编《剑江潮》(文艺季刊)杂志,以“立足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张扬人间正气、培养文学新人”作为办刊方针,为繁荣和发展当地文艺事业提供创作和发表的平台。杂志出版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12年7月,策划“‘全球绿色城市’——贵州都匀全国散文征文”活动,自7月20日开始,至9月20日截稿结束。征文启事在新华网、金黔在线、《贵州民族报》、黔南热线网等媒体刊出后,又被数家个人博客转载。两个月的时间里,征文活动收到了来自北京、江西、湖北等省市作者的征文作品稿件142篇,总计24万字,有力地宣传了黔南都匀。

2012年11月,策划主编中国第一部集中描写近年五大自然灾难的诗集《内心伤重的河流——贵州都匀“抗灾救灾”诗选》由作家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精选了都匀市作家协会31位诗人的123首作品及作者简介,对外大力推介黔南都匀诗人。

2013年6月,与袁昌文教授主编的都匀市首部图文并茂全彩印刷的大型旅游散文集《绿色都匀•山水桥城》列入“走遍夜郎故土散文书系”由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收录了省内外70余位作家创作的反映绿色都匀的79篇精短美文,并配以98幅精美的相关图片,这些图片与美文相得益彰。该书被誉为“在已经出版的‘夜郎故土书系’的50种散文集中,它最精美、最生动活泼、最具可读性,是这套书的经典和名片。”

2014年9月,策划主编《剑江潮——新时期贵州都匀获奖文学作品精选》一书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精选了自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来至2013年12月31日42位都匀籍作家诗人在省级以上评奖、大赛、征文等活动中获奖的优秀长篇小说(节选)、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50余篇,共计32万字,并附有作家诗人创作简介及照片。收入该书的作品,题材丰富,内容充沛,既有上世纪80年代就已蜚声国内的作家的精华之作,也有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文学新人的优秀作品;可谓是精品力作荟萃,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凸显了新时期都匀地区文学创作色彩斑斓、新人辈出的繁荣景象。可以说是几乎囊括了都匀地区30多年来文学创作的精华作品,体现了当代都匀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和创作实力,是研究新时期都匀地区文学发展一份不可多得的资料,同时也是贵州文学版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15年4月至7月,组织策划举办“世博名茶·都匀毛尖”全球征文大赛活动,收到来自北京、天津、重庆等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318篇(首)近25万字的作品,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作品22篇(首);并主编收录了全部获奖作品和部分佳作62篇(首)的作品向都匀毛尖茶荣获美国旧金山第13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和“贵州茶产业发展大会暨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百年品牌推介活动”的献礼之书——文学作品集《黔茶之魂——“世博名茶•都匀毛尖”全球征文大赛作品选集》9月由黄河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作为宣传都匀毛尖茶的精品书籍,在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庆典之际,向都匀毛尖茶获奖百年献礼!《黔茶之魂》是第一部专门挖掘、宣传“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的文学作品集,收录的作品中,有小说、散文、诗歌、赋、律诗等,体裁全面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为宣传都匀毛尖茶的精品书籍,该书的出版,不仅是对都匀毛尖茶的宣传和挖掘,更致力于对中国茶文化的推进和光大。它进一步提升了都匀毛尖茶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丰富都匀毛尖茶文化。

2016年3月20日至6月20日,策划主题为“铭记历史•展望未来”的“都匀三线建设峥嵘岁月”主题全国征文大赛,收到来自北京、天津、重庆等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60余篇40余万字的作品,最终评出特别奖、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作品17篇;并主编其中45篇作品共计36万字为《都匀三线往事》一书,作为宣传都匀历史文化的精品书籍,2017年10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公开出版发行。

2016年7月29日至8月20日,为了更好地挖掘、整理、交流、传播都匀文化,提升其品位,有效推动都匀的文化建设,提高都匀的旅游竞争力,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组织都匀作家创作撰写“山·水·桥·城魅力都匀”文化丛书之散文集《桥之韵》散文作品,2017年2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全彩印刷,全书29万字,收入49篇作品,配文彩色图片100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现了都匀桥梁“古、新、特、奇、巧”的个性特点,让读者了解被誉为“桥梁博物馆”的都匀桥文化。

2017年5月至7月31日,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繁荣都匀文学事业,集中展示都匀女作家创作的文学精品佳作,在全面宣传都匀文学创作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突出特色,以点带面,各有侧重,着力塑造都匀文学新形象,进一步扩大都匀文学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对外展示都匀女作家的散文创作成果,策划主编的散文集《高原上的刺梨花——贵州都匀女性散文16家》2018年4月由团结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收入16位女作家的43篇作品共计16万字,为研究者提供了一部详尽的都匀女作家的文学创作群体样本!

杨启刚:中国作家都匀第一人 (3).jpg

  • 热衷公益活动

杨启刚还热心于文学公益活动:2004年10月,杨启刚将其价值6000元的个人诗集《遥望家园》500册捐赠北京中华文学基金会“育才图书室”工程办公室,表达了一个作家对“育才图书室”的关注和支持。

2008年5月,策划组织都匀地区20多名作家将自己创作公开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集、散文集、诗集、评论集等30余种个人专著汇集一起,向读者签名义卖为四川地震灾区筹集善款3000余元。

2008年6月,号召组织都匀地区作家为地震灾区市县、学校图书馆重建捐赠个人专著170余本,价值4000余元。

2010年6月,杨启刚创作的短诗《家宝总理,您来了》和长诗《三月英魂》荣获由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作家协会、《诗红河》杂志编辑部、红河俊豪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呼唤甘霖’俊豪房产杯全国抗旱救灾题材诗歌大奖赛”一等奖,杨启刚将作品获奖奖金2000元全部捐给红河州灾区群众。

2013年4月23日,是第15个“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为配合都匀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大兴学习之风、建设书香都匀”读书日暨“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策划组织10多名老中青三代作家诗人聚首都匀市人民广场,将自己创作并公开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小说集、散文集、诗集、评论集等10余种个人专著汇集一起,向读者签名售书,宣传都匀地区近年来的文学创作成果,向广大市民展示都匀作家群的整体创作实力。

此外,杨启刚还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文学活动,如黔南黔北“夜郎风暴——贵州南北诗歌大展”、“走进黔东南雷山县”采风创作活动、都匀凯里两地作家“走进水乡奉合”大型采风创作联谊活动、“都匀作家进校园图书展销暨签名售书”活动、“平塘县金秋十月·散文创作笔会”“平塘县通州镇十里桃园采风创作活动”“平塘县者密镇自然风光和毛南族风情采风创作活动”“独山县上司镇贵州牧草种籽繁殖场采风创作活动”“荔波县驾欧乡联山村送书活动采风笔会”“春风行动·我们与你在一起”主题诗歌创作社会公益活动、“名楼雅聚·茶韵诗情——都匀本土诗人原创现代诗歌作品朗诵会”等等;组织会员创作反映“抗冻救灾”“抗震救灾”“抗旱救灾”“抗击泥石流灾害”“都匀市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报告文学征文”“贵州背篼精神”等一批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在中国作家网、《夜郎文学》《黔南宣传》《黔南日报》《都匀时讯报》等网站和报刊专版隆重刊发。

此外,杨启刚还撰写了《黔南布依族当代作家作者创作概述》《黔南布依族文学发展现状探析》《黔南散文诗现象——新世纪黔南散文诗创作评述》《突围或坚守:黔南诗歌的一次展示》《红色历史与民族文化的永续魅力——值得关注的都匀影视文学现象》《崛起于民族土壤的生机——新世纪都匀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概述》等一批反映黔南和都匀的文学评论作品在《文艺报》《作家报》《今日文坛》《贵州日报》等省内外报刊上发表,对外宣传推介黔南和都匀的文学创作。并先后参加了“中国散文诗改稿笔会”“贵州省首届文学创作年会”“贵州省第十三届文学创作交流年会”“贵州省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员代表大会”“贵州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首届贵州省少数民族文学论坛”“2004年布依族文学论坛”“贵州省布依族第四次文学创作代表大会”“贵州省作家协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改稿班(民族文学论坛)”“2009年喜迎新年全国55个少数民族作家《民族文学》联谊会”、2012年“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第五期全国会员暑期休假疗养、2013年“中国作家协会杭州创作之家”第七期全国会员休假、2016年“第十六届全国散文诗笔会”暨“第七届中国·散文诗大奖颁奖会”、2017年“中国•都江堰田园诗歌节”、2017年“第十一届上海朗诵艺术节”等全国、全省性的文学创作交流会议和活动。

由于杨启刚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文学活动,都匀的文学创作引起了省内外有关媒体的关注与报道。2006年2月,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艺报》头版相继刊发了题为《都匀市作协2005年工作成果显著》和《都匀作协推出“贵州南北诗歌大展”》两篇新闻,对都匀市的文学创作及活动进行报道;2006年4月,《贵州日报》“娄山关”副刊刊发题为《都匀文学创作异军突起》的文章,对都匀市近年来的文学创作进行全面介绍;2006年5月,《贵州政协报》“文化广角”专栏刊发题为《树立创优意识,施精品目标——都匀文学创作扫描》的文章,对都匀文学创作进行评述等等;2010年7月27日,黔南电视台“都市报道”频道播出“记者调查”专题报道《一座城市的文学记忆》,采访了杨启刚,对近年来都匀的文学创作进行12分钟的专题报道,这是黔南电视台首次对一座城市的文学创作进行全方位的采访报道。

杨启刚:中国作家都匀第一人 (6).jpg

  • 倾力宣传黔南

除进行文学创作外,杨启刚还赴黔南各地采访撰写了《平塘牙舟陶器的兴衰》、《龙里巫山岩画:摸着岩壁看千年画卷》《贵定阳宝山——中国江南罕见的和尚墓石刻塔林》《白云长老去已远,一茗香茶留云雾——探访贵定县古佛道圣地阳宝山“佛茶”之源》《中国傩戏中仅存的福泉阳戏》《毛主席与都匀毛尖茶的难忘故事》《贵州都匀市全力打造“中国摄影城”纪实》《都匀:文化建设出头彩》、《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背篼干部:穿行在麻山腹地》以及《任凤媛:从都柳江畔走出的计算机女专家》《韦帮粉:一个水族妇女的剪纸人生》《韦桃花:“贵州名匠”第一人》《欧德仙:走向世界的苗绣传人》《曹嘉萍:愿将今生化春泥》《康先妮:城市美容师》、《范禹: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谭兴渠:山西染织美术拓荒者与彩墨画的璀璨人生》《韦邦富:从中国科学院走出来的警械专家》《任菊生:水族文学的探索者》《周庆:贵州摄影界的“黑马”》《杨光成:最后的枫香染传人》《李兹喜:坚守在大山的代课教师》《石天柱:“集报泰斗”集报四万种》《杨昭斌:痴迷于根雕艺术的“高原神雕”》《付惠乡:千里寻找的“何爱华”》《耿文福:布依山歌“九板十三腔”传人》等一批反映黔南和黔南人物的长篇通讯、报告文学作品在《中华儿女》《中华手工》《对外大传播》《焦点》《西部人》《文化广角》《当代贵州》《贵州民族宗教》《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民族报》《北方新报》《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贵州都市报》等省内外报刊上发表,对宣传黔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5 年4月,杨启刚被《贵州日报》社评为“2004年度《贵州日报》通讯工作先进个人一等奖”,系黔南州唯一一等奖的获得者;2007年3月,被《贵州日报》社评为“2006年度《贵州日报》优秀通讯员二等奖”;2012年3月,被中共都匀市委宣传部评为“2011年度都匀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2012年11月,被中共都匀市委宣传部评为“2012年度都匀市优秀通讯员”。此外,还荣获黔南州文联等有关部门颁发的“繁荣黔南文艺贡献奖”、“繁荣黔南文艺创作奖”等奖项。

阅读688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