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贵州文状元赵以炯与朋友来到贵阳乌当区的一个小山寨,为当地一罗姓的九旬寿星共同题写了一块“德寿同臻”的匾额。
一百多年过去了,那块寿匾被一个李姓村民弃置在一个老屋的二楼上,充当板壁之用。如果那位“丙戌状元”泉下知道墨宝被当作建筑之用,不知会作何感想。
这位清代的状元叫赵以炯,是花溪区青岩镇人,清光绪6年(1881)独魁天下,成为贵州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其实说起这块寿匾,现在还有很多争议。
寿匾长约1.2丈,宽2.5尺许。题头是:德茂岳丈大人,九旬荣庆。落款为:翰林院编修聂延祜书,子婿:罗远荣、陈正榜、罗宗明同祝。加盖的两颗篆刻白文印分别为:“赵以炯印”和“丙戌状元”。
寿匾落款为“翰林院编修聂延祜书”,为什么没有加盖“聂延祜”的印章?寿匾上盖的却是“赵以炯印”和“丙戌状元”两枚印章。说是赵以炯亲笔题写,匾上却明明写着“聂延祜书”。那么,是否赵以炯手迹却成了一个谜。
先不说这块寿匾的究竟为何人所书,这位赵状元为什么会来到一个小小的村寨呢?
百年过去,我甚至也是最近才听到黄连村这个名字。连同开车三十年,走遍贵阳周边的柴师也不知道黄连村的具体位置。
据村里67岁的老人罗启国说,“黄连”名字由来有两说,一是当地山坡上盛产药村黄连因而得名,另一说法是,当地与外界有重重高山阻隔,村民们交换物品需要挑着沉重的担心,行走一整天才能到在羊昌镇,十分辛苦,因而也是苦味黄连也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
无论是什么,2003年,一条水泥路终于将这个村子与外界连接,这里的古朴文化慢慢被别人所知。
罗启国用布依语写下的对联,大意为,男人与男人聊天,女人与女人坐,横批为,唱歌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