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罗发先之出生地之谜》说,罗发先出生地和生长地不是同一之地,罗发先生世真是不简单,可用扑朔迷离这个成语来概括,其源自罗发先的“义子”之谜之故。
据其后人和族人以及老者介绍,罗发先有兄弟三人,都是由其养父养育成人。其养父与生父皆为“罗闵”之姓的同族同辈人,都属“元”字辈。生父叫罗元维住立石寨,养父叫罗元渊住拉炉(因拉炉是布依语地名,称呼时一般不带寨字,有时也可带寨字)。因罗元维有墓而无碑,生卒年等不详,故知之者很少,葬于立石寨寨脚;养父罗元渊有墓有碑,葬于拉炉寨公路上坎闵永仕(其是罗发先之嫡重孙之一。罗闵之姓的字辈“元、发、朝、廷、永、应、富、贵”)老屋左上。
罗元渊碑立于2002年腊月十九日,是罗发先之弟罗发科那一支中一个叫罗廷礼的人“为纪念高祖考元渊公创业开田园、扶子孙之功德”而立的。
据该碑上的《墓志铭》载:罗发科、先、向,童年孤哀,仰赖元渊公谋衣计食,结缘三侄。(现)各侄兰桂腾芳(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立石寨百余子孙,拉炉寨大院百余子孙。曾孙罗廷礼(住立石寨)及其妻罗雍芝,为报祖恩立碑为念。(元渊)阳命生于道光吉年吉月吉日吉时,殁于光绪吉年吉月吉日吉时,寿终于正寝。
该墓碑无孝男项,仅有“孝侄”字样写在最上方。孝侄为“发”字辈,从右至左为“科、先、向(《罗发先夫妇忆纸薄》上为‘尚’)”,孝孙为“朝”字辈。接下就是曾孙“廷”字辈,再往下是玄孙“永”字辈,再往下是来孙“应”字辈,最后一辈是“富”字辈。
据其族人介绍及《罗发先夫妇忆纸薄》载,“科、先、向”三兄弟,罗发先是老大,罗发向是仲兄,罗发科是季弟。因该碑为罗发科直系后人罗廷礼所立,碑上所排次序,“科”在“先、向”之前。
中国古代《诗经》中有“螟蛉之子、螺蠃负之”的说法,说有一种叫螺蠃的小虫,只有雄的,没有雌的,只好把螟蛉衔回窝内抚养。后人根据这个典故,把收养的义子称为“螟蛉之子”。罗发先三兄弟,是罗元渊的螟蛉子。故罗发先三兄弟在当地也有“螟蛉之子”这个雅称。
罗发科,生于清同治十二年(癸酉)(公元1873年)四月二十五日,寿终于公元1951年,享受春光79年,葬于立石寨,碑文上称其为“闵发科”。据立石寨现年70岁的罗永邦回忆,罗发科生于立石寨,因“童年孤哀”(原因、时岁不详)到拉炉罗元渊处作“义子”。 罗发科长兄大哥罗发先和二哥罗发向成家留住拉炉。罗发先为罗发科说亲成家后,罗发科便回到立石寨守老业和创业,其有打铁手艺和做布摩(鬼师)的功夫,常年不事农耕。在罗发先聚义起事时,他三十刚出头,年富力强,主要负责和从事打造刀枪、铸造铁沙独子(土枪沙石和子弹)的工作。
综上所述,罗发先为罗元渊之“义子”,即是罗元渊之“螟蛉之子”。(文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