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州曾经教书育人,培育少数民族学子桃李芬芳;在宣传文化战线上,他又用彝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今,作为宁南政协委员,他继续在为保护布依文化而不断奔走。2015年,王连州同志被评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教书育人桃李芬芳彝乡
“王老师,谢谢您,这么多年过去了,不晓得您还记得我不?”今年3月,王连州在街上遇到了一个称自己王老师的人。这个亲切的称呼,一下子就使他回忆起了在白鹤滩学校任教的岁月,更让他高兴的是能在久别之后,再次见到眼前这个有志气的彝族学生。“你是,青杉杉日!”
青杉杉日是王连州在1999年7月大学毕业后教的第一届学生,他是班上家境贫困的彝族学子,王连州经常购买书籍赠送给他,并鼓励他“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在王连州和班上其他老师一起关心和资助下,他顺利完成学业,考上了西昌师专。如今,他也加入了人民教师的队伍。
青杉杉日只是王连州关心培育的1000余名学生的一个缩影,他还积极争取到了华东勘测设计院的支持,每年资助各族贫困学子100人以上。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9年,王连州勇于创新,注重管理,关爱学生,充分尊重各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耐心辅导每一位学生、细心关心每一个孩子。
为了让各族学生团结在一起,他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学生安排在同一间宿舍、同一张桌上吃饭,建立学习互助小组,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王连州还专门收集了许多彝、布依、蒙古、汉族智慧故事、彝汉典故、民族风俗等,只要学生提出问题,他都能引经据典,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教育引导学生爱国爱家乡爱同学、珍视民族团结。
光影年华创新文化惠民
“现在生活太好了,经常有电影看,还是彝语的!屏幕大,看得很清楚,大家在一起看不仅热闹,还能知道很多政策。”6月10日,得知下个月农村电影放映车又要开到倮格乡,80多岁的廖大爷高兴地说。
廖大爷并不知道,本地彝区群众能看到彝语电影,王连州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2011年至2012年,任宁南农村电影放映服务中心主任期间。他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每年都要在彝族聚居乡镇、村组播放了大量的彝语影片,深受彝区群众的喜爱。并为此建立了制度,使之形成常态化,将党的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这一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
2012年12月,王连州担任宁南文化影视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后,他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创新发展思路,大胆进行改革,优化栏目结构,对原有电视栏目进行调整优化,丰富了民族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他结合宁南实际,利用文化阵地,做好脱贫攻坚“扶志”、“扶智”工作,和同事们一起制作了蚕桑、烤烟、林业、畜牧、冬季马铃薯五大富民产业彝汉双语科教片,在宁南电视台和农村电影放映点反复播出。并刻录光盘发放到各乡镇、各行政村,在全县广大农村形成了学习、创业的热潮,解决了群众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几易其稿整理民族瑰宝
“这就是凝聚了无数老同志心血的《宁南布依》,它较为系统的收集、整理了布依族灿烂多彩的文化。”6月21日,作为此书的主编王连州谈起它,就像给人介绍自己的孩子一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编写好这本书,传承和保护好布依文化,作为布依儿女的王连州和热心布依族文化的同道们先后十年,走遍了宁南布依族居住的山山水水,访遍了宁南西瑶拉落、新华中村、石梨梨树坪等地的布依族文化传承人、艺人、匠人及在世的老人,广泛收集了大量资料,形成了近7万多字的文稿,“批阅十载,增删多次,几易其稿”,终于在2016年得以出版。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挖掘、整理、保护、抢救、传承宁南布依族历史文化。王连州充分履行自己宁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职能,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积极为宁南布依文化传承、保护、经济社会的发展出谋划策,聚力出力。
在王连州等人的积极奔走努力下,今年3月16日,宁南县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宁南召开,“这是在宁南布依文化历史保护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新当选的宁南布依学会常务理事的王连州动情地说。
宁南布依学会的成立,为促进宁南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平等,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增加了强大的力量,在随后成功举办的“中国·宁南布依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上,王连州及布依学会也作了很大的贡献。
“今年举办的中国·宁南首届布依‘三月三’文化旅游节,向广大媒体记者和游客展示了宁南布依文化的绚丽多姿”王连州说,看到如今,连来宁南旅游的成都、昆明的客人都会到西瑶镇布依老寨参观,宁南布依文化蜚声川内外,自己的一切努力都值得了。(陈兴鹏)